“谢谢法官,谢谢!我躺在床上这么多年,家里只能依靠七十多岁的父母,这3万元来的真的太及时了!”看着申请执行人余某某紧紧握着装有执行款的信封,眼角含泪不停在对我们道谢,我心里一块石头终于落下了。
这是一起没能共患难的夫妻演变而成的执行案件。
时间回到七年前,申请人余某某与妻子陈某某本是一对最平凡幸福的夫妻,余某某做油漆工,陈某某在家里照顾老小。可是,当年的一起意外,让这个家庭再也无法平静。
2012年11月24日,余某某受他人雇佣在雇主家三楼阳台做油漆时,不慎摔伤致颈椎骨折伴颈髓损伤、遗留肢瘫三肢以上肌力3级,被评定为三级伤残,常年需要卧床休养。事后,虽然得到了一定赔偿,但是日复一日的床前照料还是拖垮了妻子陈某某。
2015年5月25日,不堪重负的陈某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求,因考虑到余某某生活无法自理,其父母也已老迈,法院判决驳回了陈某某的诉讼请求。
谁知2016年3月1日,不到一年的时间,陈某某又再次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与被告余某某离婚。最终,法院判决准予双方解除婚姻关系,原告陈某某需要给予被告余某某经济帮助3万元,限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内支付。
然而,陈某某并未履行相应的法律义务,迟迟不肯将3万元支付给前夫余某某。无奈之下,余某某于2016年9月2日向我院申请执行,这起案子就到了我的手上。
虽然,从单位到被执行人陈某某的家只有30公里,这崎岖的山路,我们跑了不下30余次,连起来将近1000公里。即便如此,陈某某还是以自己没有钱、生活困难为由,不愿意承担义务。
现在想来,对付这种难缠且极其不配合的被执行人,我们的工作必须像蜘蛛织网一样,锲而不舍地布下一根根蛛丝,等待“猎物”坠网。
布下的第一根线,是对被执行人发起的网络查控,可惜,陈某某的卡上余额总是冰冷的个位数。
第二根,是将被执行人列入失信名单,限制其高消费。可惜,她并没有因为这些限制主动前来履行义务。
第三根,是对其发起传统的实地走访调查,向被执行人所在乡镇的各类人员了解她的财产收入以及日常行踪。
第四根是网络布控、第五根是悬赏举报、第六根是定制失信彩铃、媒体曝光,还有第七根、第八根......
在如此密织的蛛网下,我们终于找到了陈某某的“破绽”,这场累计近1000公里的追击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喂,姐姐啊,你把我之前存你那里的钱转3万块到法院的账户上吧,不然法院这边要拘留我了。”6月5日晚上,我们全院开展了集中执行行动,陈某某被强制传唤到法院。迫于压力,她终于同意支付这笔拖欠了三年的执行款。
转了钱,陈某某也长吁一口气,她告诉我,其实她这些年也不好过。当年案件判决后,她身边的亲戚朋友告诉她,只要银行卡里不存钱,自己不贷款、不坐高铁动车,那么法院就拿自己没办法。可是,这几年她一直提心吊胆,担心一个不小心就被我们抓到。每次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失信曝光的视频,她都会一阵羞愧,深怕被别人认出自己也是一个“老赖”。
看她一股脑儿地跟我说完这些话,我想她现在一定明白了,当初劝她不要履行义务的人到底是在帮她还是害她。如今,她卸下了这么多年的良心债,应该能轻松了。
然而,对所有没有实现权利的申请执行人和没有履行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被执行人来说,他们并不轻松。我们的执行干警也是,为了申请执行人,我们会一直奔走在执行的道路上。